[表面處理] 熟知的不鏽鋼

2025-10-28

關於不鏽鋼

       "不鏽鋼"這個金屬材質在生活當中常常聽到也常常看到,與我們最息息相關的莫過於保溫杯、餐具及廚具等,大則建築材料及設備零件等,這個金屬材料對於我們的生活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;在台灣對於它我們也有其它的稱呼,例如: 不鏽耐酸鋼或者水銅鐵,在台語我們則之為"白鐵仔"。

       不鏽鋼是與不同金屬元素依所需的目的,再配合不同金屬含量組合而成之合金,鉻含量須至少有10.5%,不鏽鋼才能達到真正防鏽的能力。由於不鏽鋼與各類金屬元素組合並且有著不同的含量,因此針對不同的組成再經過數字來加以定位。 

不易生鏽的不鏽鋼

       在前面提到不鏽鋼裡含有其它金屬來強化它的特性,在這裡我們來簡單的進行介紹及說明吧。

       在表格中鉻及鎳是不鏽鋼裡最重要的元素,鉻主要用於讓不鏽鋼有著耐腐蝕的能力,含量上至少要有10.5%才能達到較佳的耐蝕力;再來就是鎳的部份,它的功用就是提升金屬強度也能提升其耐蝕性。

       國際上以重量百分比來定義,不鏽鋼最低鉻含量為10.5wt%,組合最高碳含量為1.2 wt%成為"合金鋼",或鉻含量超過10%的"鐵合金",此名稱意謂它不像普通鋼那樣容易腐蝕生鏽。 

常見不鏽鋼的結構及特性

       不鏽鋼的晶體結構會隨溫度與合金元素改變共五大種:奧斯田不鏽鋼、鐵素體不鏽鋼、麻田散不鏽鋼、雙相不鏽鋼及沉澱硬化型不鏽鋼,在此我們來簡單進行說明:

奧斯田不鏽鋼 (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)

       含有16%-26%的鉻和35%以下的鎳,具有最高的耐腐蝕性,但不能通過熱處理進行強化且無磁性。 

鐵素體不鏽鋼 (ferritic stainless steel )

       含有10.5%-27%鉻但不含鎳,由於碳含量低(0.2%以下),不能通過熱處理進行強化,僅用於防腐蝕要求不高的場合。 

麻田散不鏽鋼不鏽鋼 (martensitic stainless steel)

       通常含有11.5%-18%鉻和1.2%以下的碳有時也含鎳,可通過熱處理進行強化,具有中等的耐腐蝕性能力。

雙相不鏽鋼 (duplex stainless steel)

       混合了奧斯田和肥粒鐵不鏽鋼的微觀晶體結構,其理想比例為50:50而商用產品會採用40:60的比例。

沉澱硬化型不鏽鋼 (precipitation hardening grade stainless steel)

       基體為奧斯田或麻田散組織,並能透過沉澱硬化(又稱時效硬化)處理使其硬(強)化的不鏽鋼。

總結

       從文章中我們可以清楚知道,不鏽鋼在我們生活中無所不在,給予我們生活中便利及安全;之前雖曾有針對不鏽鋼對於人體造成影響的議題,但後來經過驗証其釋放量相當微小,對人體不會構成影響。

      但是對於在生活中我們長期使用的食具表面有異常或傷痕,建議還是進行更換維護自身健康;所以對於所使用的金屬材質多一分了解,就能善加利用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。